闽南时尚网 收藏闽南时尚网
你现在的位置 > > 首页 >> >>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

这个“歪果仁”让中国多了一个新“人设”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9-02-22 03:18:37

  通过冬奥会传递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

  这个“歪果仁”让中国多了一个新“人设”

  在中国,去哪里找到一双47码的鞋,困扰了以色列小伙儿高佑思很多年。

  一段视频的开头,人高马大的高佑思裹着荧光橘安全背心、顶着白色头盔、穿着44码的胶皮雨鞋在隧道里蹒跚,夸张搞笑的步态拖拽出字幕《京张铁路的人和故事》。

  2019年1月14日~16日,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组织“歪果仁研究协会”自媒体团队(以下简称“歪研会”)赴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和老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拍摄。作为歪研会联合创始人、会长,高佑思以职业体验的方式,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隧道建设者和坚守岗位的车站职工共同劳动,以一个“歪果仁”的视角探访新老京张铁路,并呈现出两个版本作品:一个娓娓道来,主要面向国内传播;一个轻松明快,主要针对海外受众。

  老京张铁路历史逾百年,正在建设的京张高铁将连通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将于今年底通车运行。因此,两版不同风格的视频在春节期间、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周年之际推出后,“到长城脚下修地铁的90后外国小哥”就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

  两个视频在国内微博、微信和哔哩哔哩等平台发布后,国内总播放量近2500万;4分钟国际版目前播放量已超过125万,评论数百条。

  “我们擅长宏大叙事,他们常用具象表述”

  “这是北京冬奥组委外宣工作的一次破局尝试。”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宇,大量工作是与国际奥委会、各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外媒打交道,在沟通过程中,他时常能感到中西方叙事逻辑的不同,“我们擅长宏大叙事,他们常用具象表述”。

  在冬奥会这样的国际公共话语平台上,倘若能从外国人的视角介入、用外国人能接受的方式去传播,再借助年轻人热衷的短视频自媒体,能否展现一个更鲜活的中国?

  高佑思穿着工作服在国贸地铁站指挥人流的画面,吸引了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工作人员的注意,歪研会深度体验式视频《别见外》的第一集,就让以色列小伙体验北京地铁的志愿者,这个藏在地下的世界,全天承载着比以色列总人口还要多的人次运输压力,人群熙攘中,高佑思半脸认真半脸迷惑的表情,将融合与差异表达得恰到好处。

  尝试,从今年初开始。

  常宇对歪研会的同一主题作品提出3个版本的要求,“较长的供电视台播放,时长居中的投放国内社交媒体,特别精简的主打海外移动端。”北京冬奥组委给了团队最大的创作自由。

  “京张铁路全线最长、环保要求最严格、工期最紧张……”两次下穿八达岭长城的新八达岭隧道,带着一串光辉的“最”字出现。

  歪研会内容合伙人刘祺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大了,不太符合海外互联网传播习惯。”他像挥舞剪刀的发型师,用代入感强的角色扮演、快节奏的叙事,把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打薄,分明层次,“让高佑思基于行动完成观察和体验,呈现出不同于中国人的视角。”在刘祺看来,摒弃冰冷的概念和数字,从小切口见微知著,反而能消解宏大叙事带来的压力。

  青龙桥车站坚守了38年的站长杨存信,在以往的媒体报道里常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而在歪研会的镜头中,他站在铁路边打了个喷嚏,高佑思给他递了一张纸。“站长为什么不能有可爱的一面?”这个细节正是刘祺希望表现的“有血有肉”。

  “海外的版本需要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节奏要跑在观众前,因此会有一些剧本的设置。而国内传播的版本,则需要更细腻绵长的节奏,去反映撑起中国基建神话的是怎样一群人。”歪研会联合创始人兼CEO方晔顿表示,尽管输出的节奏不同,但内容都必须真实。

  “我怕冷、怕不安全。”高佑思几乎不参与踩点,带着未知去体验,才能给出最真实的反应。“一开始会有很多看上去很傻的表现,感觉他是全中国最怂的外国人。”面对刘祺的打趣,高佑思认真回应:“我就是怂,要展现出从怂到不怂的状态,才能体现成长。”

  拍摄那几天,气温多在零下十几摄氏度,隧道中不仅没有想象中阴冷,还带给高佑思巨大的震撼。在如科幻电影中地下城市一般的隧道施工现场,他亲见并参与了铺设铁路的繁复工序,“好像每个人都很了解流程,不用沟通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主动回答了境外网友关于安全性的疑问:“我在那里待了几天,很有安全感。”

  在看不见阳光的隧道里,高佑思和来自贵州的工人夫妇一起浇筑和精调轨道板;在食堂和年轻的工友刷抖音,听技术主管解释隧道穿山体的走向,顺便打趣微信头像是女朋友的他是“妻管严”,“跟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都有很多话题”。

  那些“精神混血”的年轻人

  这次视频“任务”应和了高佑思初到中国内地的前3天——去鸟巢看奥运、登长城、从北京坐火车去上海。

  因父亲工作原因,2008年,14岁的高佑思跟随全家从以色列迁往中国。在中国的十多年间,为了融入当地生活,他下载中国人常用的App;考入北大后,高佑思结识师兄方晔顿,并因对足球的共同喜爱有了创业打算,“从体育的方向切入中西文化领域”,一同创业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的张希曼和南开大学的刘祺。

  云集清华、北大、北京语言大学等名校的北京五道口,因留学生众多而被称作“宇宙中心”,中西文化在这里总能找到碰撞与融合的妥帖姿态。

  2016年,歪研会创建,最先出现的节目类型就是街头采访,透过外国人的视角评论中国的事物,春运、热门电影、七大姑八大姨都成了跨文化语境下的代表话题。

  “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眼中的中国什么样儿?我们希望为一个好玩、年轻的中国,增加一些语言和表达方式。”高佑思觉得,文化平衡感来之不易,“融入”是重要条件,抛开刻板印象,带着同理心、尊重文化的不同、具备倾听的能力,才可能在中国和自己国家之间架起桥梁。

  用外国人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在方晔顿看来,这不仅需要“老外”对中国怀有客观的好奇心,团队的中国成员也得是“精神混血”,“比如剪辑师得同样宽容,才能细心捕捉到高佑思表现出的差异”。

  而对于短视频来说,算法能让好的内容更容易脱颖而出,加上中国短视频App在海外日益活跃,方晔顿觉得,像高佑思这样能跨文化表达的人将获得更多机会。最重要是,随着融媒体概念铺陈,不少“国”字号的单位也选择更年轻化的传播方式,在对外宣传上也真正秉承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想法,“去关心国外的网友怎么想、怎么看,怎么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

  北京冬奥组委正是“破局”的践行者。在与歪研会团队对接前,对于年轻的自媒体团队将对冬奥会进行怎样的表达,在冬奥组委工作的郭仕鹏“一开始心里也没底”。但几次沟通后,对方及时递交详细的Excel文档,每天的日程、物料需求、人员名单等细节都用不同颜色标注清楚,“最后收工一看,很神奇,几乎和单子上的预设一模一样”。

  和歪研会团队合作期间,郭仕鹏总念叨自己“老了”。

  在美国留学多年,郭仕鹏不是不熟悉哔哩哔哩等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站,可始终觉得发弹幕是超出他年龄的事情。这次视频推出后,他把“弹幕上说”“网友评论”挂在嘴边,为了收集年轻受众对视频的反馈,他把视频看了很多遍,不过,自己依然没发过一条。

  弹幕上,有人普及轨道施工工序、有人回忆起一家三代的铁路岁月、有人对用了《环太平洋》的背景音乐感到欣喜、有人表示希望3年后能高考到北京、看冬奥会……“这是一个年轻的国际化的团队,他们触及原来不容易触及的人群。”郭仕鹏觉得,团队中的中国年轻人,跟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一个频率上,让作品多了一份东方的表达,“这跟奥林匹克的精神是相通的,增进各国青年的理解和友谊”。

  放下身段 接受不同

  视频推出头一天,1月30日,面向海外观众的4分钟国际版视频在第5次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项目审议会上播放,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国际残奥委会首席执行官冈萨雷斯等人对北京冬奥组委主动向海外传播中国故事和冬奥故事的创新做法表示肯定。

  “被信任!”方晔顿在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合作中感受到“给了我们创作的自由,让我们能用想用的语言去表达”。同时,这次拍摄开放了平日里很难开放的场景,常宇表示,基于开放了办赛,歪研会参与到冬奥会叙事的开放进程中,“因此,合作本身也是一种开放的迹象”。

  高铁宏伟的施工现场,让高佑思想起家乡以色列海法的卡麦尔隧道:“(它)帮助我奶奶能很快从山上到城市里,20分钟的路变成两分钟。那就是中国人在一年间建成的。”

  这样的角度令人惊喜。“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以色列人表述,效果完全不一样。”常宇对记者表示,想要破局,先得放下身段、接受不同。

  对于中国目前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多外国友人愿意抱着客观态度探究“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在宏大的叙事逻辑面前,细节也容易变得抽象,“要把中国故事实现跨文化传播,是不是可以先听,接收信息的人他感兴趣的是什么。”在常宇看来,这次选择自媒体、选择外国人的视角,探索的正是从“我要告诉你”向“我引导你来了解”转变。

  这种转变,朝向的不仅是海外受众。从网络时代成长起的年轻一代,同样是传播破局的对象。常宇记得同僚的“吐槽”:“我常问我的小孩,弹幕都已经把画面挡住了,为什么不能好好看一场体育比赛?”中年人常宇也不能理解弹幕的乐趣,“但站在冬奥组委的角度,我必须去理解十几岁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互动’正是新媒体时代变革的核心”。

  在常宇看来,尝试突破文化边界、打破代际鸿沟,正因奥林匹克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全球性公共话题,在各个平台上,中国故事可以落实到个体命运的变迁,以更加温情、柔软的面貌向世界展现,“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让中国多一个新的‘人设’。”而自媒体的发展,也逐渐走出一条可以直接触达国外受众的路,“路有了,在上面跑的内容是否易于接受、受人欢迎,那就看我们自己的本事了”。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12-2024 fashion.fujiandx.Net 闽南时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