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4日电 题:新疆传统民居“花样翻新” 民众“安居”乐享旅游经济
作者 苟继鹏 赵佳朦
“我家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2007年开始,政府对这里进行了持续保护性改造和旅游开发建设,使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如是说。
近日在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时提及以前的居住环境,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特意通过一段视频和现在进行对比,并介绍说:“我家的房子20多年了,之前部分地方的墙皮已经脱落,里面的装修也略显陈旧,刚好赶上国家对街区改造的好政策。”
中新社记者在现场播放的视频中看到,如今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色彩艳丽,当地居民住宅的院墙多以蓝色为主;庭院里,大多种植着花草、蔬菜,搭着葡萄架;房间内铺有民族特色的碎花地毯。
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说:“政府在保护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街区的原貌和特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经过改造升级,2014年该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约有2万多个家庭生活在这里。
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长大的库都孜·吐尔孙麦麦提,如今是景区的讲解员。发布会当天,她身着淡蓝色艾德莱斯绸长裙,头戴维吾尔族小花帽,现场跳了一支舞蹈,并发出邀请,希望更多人到自己的家乡旅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她曼妙的舞姿赢得在场记者们的掌声。
在新疆,像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这样的特色建筑街区还有很多。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花样翻新”。和田市的团城也是由当地传统民居改造而来。发布会上,家住团城景区的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也展示了自己家乡的新貌。
“我家的房子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屋是夯土、砖木结构,经常停水、停电,没有通天然气,没有下水。以前吃的井水,烧的是柴火。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房子里下小雨,地上到处都是水坑。”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说。
2016年7月,当地政府开始对团城进行改造,按照“一街一规划、一户一设计”的理念,使每条街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延续了原有的建筑外形和街巷模式,并增加了很多设施。改造后的团城同样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民众也吃上了“旅游饭”。
“改造后,我们住上了现代化的小楼。一楼三间门面,两间对外出租,每年收入3万元人民币,另外一间我们自己家开了首饰店。二楼、三楼供家人居住。”迪丽努尔·麦提库尔班说,邻居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纷纷在家门口开商店、饭馆、民宿等。
此次发布会还邀请了新疆“独库公路第一村”村委会主任、可可托海镇民宿老板等,介绍新疆农村富民安居房等情况。新疆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周江说:“近年来,新疆坚持将农村安居工程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各地农村安居房经受住了5年来20余次5级以上地震、雪灾、洪水等自然灾害考验,新建农村安居房完好无损,被民众亲切地称为‘安全房’‘保命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