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时尚网 收藏闽南时尚网
你现在的位置 > > 首页 >> >> 财经评论 >> 财经时评

金融业大咖联袂发声:加速对外开放 做大“朋友圈”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9-06-01 03:18:46

  金融业大咖联袂发声:加速对外开放 做大“朋友圈”

  本报记者 张 歆

  见习记者 孟 珂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经贸形势风云激荡。在此背景下,5月30日,金融业监管者和业界金融家齐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展开头脑风暴,探讨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和金融业全球治理等重磅话题。

  “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人民银行、新华通讯社、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担任支持单位,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承办。

  对于如何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高质量金融产业?央行将北京市视为了重要抓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透露,央行将继续支持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北京落地,例如支持资本项目便利化的政策试点、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等政策在北京落地。

  易纲表示,央行将支持金融街论坛发挥品牌优势,支持高端金融要素资源在金融街聚集,推动支持金融业发展和试点在金融街落地,推动外资、外汇政策在金融街先行先试,不断地吸引国际化元素,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指导开展专业性的国际合作,支持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实践,进一步坚定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信心。截止到2019年4月份,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5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国银行法人,115家外国银行的分行和153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已经达到982家。同时,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机构和14家外资保险中介机构,下设分支机构达到1800多家。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和提供的服务已远远超出其资产份额所反映的价值。近年来,各项金融业开放措施正在陆续落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已表达了在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投资的意愿,并已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提出了准入的申请。

  王兆星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准入条件,不断地扩大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范围和空间。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外资机构的行政许可事项,将更多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的监管。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程序,优化监管的规则。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认为,中国金融已经站立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处在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新阶段,面临许多新机遇、新任务。不过,从国际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金融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深化,科技和金融成为外部压制我国发展的主要利器。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积极应对。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中国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而且风险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元。为此,需要建立全市场格局、全风险图谱、全周期管理的风控体系,做到既管好表内,又管好表外,既管好境内,又管好境外,既管好增量,又管好存量,既抓好预防,又抓好处置,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力,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谷澍强调,应坚持开放与合作。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有利于将中国金融治理经验与全球共享,也有利于我们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深化改革,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发展,既促进全球市场机遇的挖掘和共享,也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我们的力量。

  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表示,要以更高的站位认识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来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金融供给和金融服务来支撑。此外,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要以“二次入世”的姿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有更加主动的共享意识,高水平开放必须打破保护主义的壁垒,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只有以共享的心态和大格局,才能把我们的朋友圈不断做大,使开放聚人气,添活力。

  刘桂平强调,要以三个能力建设支撑金融高水平开放:一是要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二是要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以专业的水准在全球金融规则的重构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表示,近年来,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取得进展,有效抑制了金融危机的扩散。但是,其固有的缺陷并没有完全消除,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一是治理格局方面,没有及时反映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的管理架构,部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境资本也是大进大出,整个资产价格的波动也非常剧烈,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仍然波动很大。三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

  刘连舸表示,改革势在必行:第一,现在要考虑到构建更加合理、平衡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架构。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持续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第二,构筑全球金融治理的安全网,加快完善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体系,通过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等方式,平滑金融体系的周期波动,优化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完善全球金融的救助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多边机构,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第三,提高全球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和约束性,紧跟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强全球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配合,防范金融风险在全球的传染,切实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12-2024 fashion.fujiandx.Net 闽南时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